重磅!“2023民生示范工程”案例推选投票(第一批)

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联合相关机构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定于2023年12月26日在人民日报社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今年以来,中国民生发展论坛组委会通过实地采访、调研以及公开征集、单位推荐和自荐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数百项民生工程实践案例,经组委会对案例进行分批初选,推荐一批民生工程入围“2023民生示范工程”候选案例。

组委会将对候选案例进行网络投票和专家评议,最终确定“2023民生示范工程”案例,并在第十一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发布。

今天向您展示并开启投票的是第一批初选入围的“ 2023民生示范工程”候选案例(第01—15号),请为您支持的案例投上一票吧!

投票步骤:1.请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民生周刊”(ID:msweekly)微信公号后进行投票。

(注意:严禁候选案例及推荐单位在网络投票环节实施刷票等不正当手段,一经发现即取消推选资格并给予公告;对冒用主办单位及组委会名义,滋扰候选案例及推荐单位的网络刷票等机构,组委会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亮点一:“物业+养老”,融合嵌入型养老服务 2023年6月,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作为北京市首批“物业+养老”型养老驿站试点单位,在市区民政局的支持下,选择在街道成熟社区—远洋天地家园社区建设“物业+养老”型养老驿站,街道工委通过党建引领,进行红色结对,社区党委、物业公司和养老驿站三方联动,今年9月,驿站正式对外开展服务,实现了民生服务和社区治理有机结合与高效联动,为破解大城市养老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经验: 一是充分发挥物业企业“人熟”“地熟”的“两熟”优势,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快速响应养老服务项目,以满足小区老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二是可以实现多方共赢的社会效益,物业员工充实基层养老力量,降低养老服务的总体成本。对于基层治理单位而言,将物业服务人员纳入队伍,增强社区为老服务能力;对于物业自身而言,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了业务延伸、拓宽增值渠道,激活经济。 三是充分利用硬件资源,降低公有资产配给风险,充分借助物业公司的资产和资源优势,如用房,食堂等,大大降低公有资产配给风险。 亮点二:街道“全场景”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 2023年10月,北京市首家由市民政局直接挂牌成立的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八里庄街道“全场景”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正式启用。中心借助智慧终端的枢纽作用,“线下一站”(“全场景”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与“线上一台”(居家养老服务联合管理平台)实现交互联通,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全面覆盖。 线下一站:建设“全场景”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结合市民政局建设示范中心标准,八里庄街道在城市华庭社区城市广场3号楼底商(十里堡甲3号院3号楼1层103、104、105)建设示范中心,示范中心内部设有指挥调度厅、多功能厅、产品展示厅、服务总调度台、教学实验区及居民自助体检服务区等多个功能区,不仅可以实现了传统驿站的服务功能供给,还实现了从业服务培训、智慧产品应用等功能场景。 在关注便捷、高效的服务产品输出时,街道也更加关注辖区为老服务资源挖掘,以此为示范中心提供更多的资源储备。自2021年开始,街道在辖区内成立了养老服务联合体,每年有60余家机构参与认证后,进入街道为老服务圈,其中,有20家餐饮单位加入,能够确保每一个社区内有一家为老供餐单位,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线上一台:联合打造街道线上养老服务综合管理平台。依托北京养老服务网、区级“获得”系统平台、街道云动数治中心、智慧养老联合体管理系统及北康养e家5套系统,实现养老服务需求侧和供给侧融合发展,同时联合百度公司共同开发了“小度智能屏”,作为链接线上养老服务管理平台(一台)和线下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站(一站)的智能枢纽: 对于社区老人,可以通过小度实现线上订餐、管家呼叫、定制产品,日常娱乐陪伴;对于示范中心,可以通过小度实现线上巡视探访,关注重点人群,通知专项活动、心理疏导服务等;对于老人家属,可以通过小度实现喘息服务、老人监护、24小时应急呼叫等。小度还可以实现24小时应急救援服务,在老人一旦发生意外时,第一时间联系老人家属。 “一站一台”的区域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高效推动了养老服务从“有保障”向“有质量”转变,实现了老人“在地安老,居家享老”的预期目标,为破解首都超大城市养老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八里庄经验”,答好了“民有所需,我有所应”民生答卷。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高点定位、高标谋划、高效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全力做好“加减乘除法”,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同向发力,以优质医疗资源流动之“通”,破解广大基层群众看病之“痛”。 在资源共享上做“加”法 以党建+业务、主题教育宣讲、联合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推行“医师上讲台、党课下基层、群众听宣讲”活动。遴选高年资医护人员组成原籍专家团赴成员单位开展返乡帮扶活动。用好用活各类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市级以上大型学术交流活动,全院各科室定期赴成员单位开展交流活动,与成员单位一道同下“一盘棋”、共商“一件事”、合唱“一首歌”。 在优化流程上做“减”法 在医疗集团内部全面推广医联体信息化平台,同步推进医疗集团内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试点。搭建医联体通讯平台,医疗集团内部实现通讯录共享,为成员单位之间联络搭起“连心桥”,让数据活起来、信息通起来、医疗集团“联”起来。 在固本强基上做“乘”法 推行医师双向流动,赣州市人民医院安排高级职称医师赴医联体成员单位挂职帮扶,成员单位安排若干名年轻医师赴我院交流的双向流动机制,形成取长补短、“你来我往”的良性格局。设立博士工作站,一手抓成员单位薄弱科室,一手破解人才瓶颈。大力推进“门诊前移”,在成员单位开设“名医工作室”,鼓励高级职称医师 “走下去”“沉下去”。 在破解瓶颈上做“除”法 释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医保政策红利,省内定点医疗机构转诊到赣州市人民医院,住院起付线合并计算。赣州市人民医院转诊至省内其他定点医疗机构,取消住院起付线。依托赣州市人民医院作为赣州市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赣州市创伤急救中心的优势,建成辐射赣州市的航空医疗救护基地。依托赣州市人民医院正在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四大中心”、“六大专科”的突出优势,积极打造上联南方医院,下联各成员单位,横向以技术为纽带与赣州市各级医疗机构形成紧密型的一体化专科联盟。 赣州市人民医院坚持以解决堵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加减乘除法”为抓。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