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大夫:深耕研发 细微处呵护女性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显示,全球95%的成年女性存在私处健康问题,在育龄期妇女中妇科疾病发病率已超过了70%,中国常见的妇科病发病率在87.6%以上,现代紧张的生活节奏、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荷尔蒙变化等让女性的健康问题受到困扰。广州壹大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为广大女性提供优质的健康用品与服务,帮助女性调理私密花园的环境,舒缓不适症状,从细微处呵护女性健康。

壹大夫生物旗下壹大夫品牌,自建立以来,一直秉持“紧致如初”的品牌理念,建立占地1200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和占地75亩的生物医药围,配备十万级洁净厂房以及万级数生物实验室,集结来自全球各地30多位在生物化学、医学等多领域的顶级资深专家,结合亚洲女性私密特点,量身打造符合的私密解决方案,从单位千亿活性菌到产品“黑科技”,研制出乳酸抑菌片、填塞凝胶及妇科植物草本抗菌洗液等适合亚洲女性的私密护理产品,希望给女性朋友带来全方位的私密肌肤护理,让女性朋友能够悦享私处美丽时光, 重新体会紧致如初的愉悦。

由于女性私密处的敏感性,很多女性朋友在选择护理产品时十分纠结,壹大夫率先采用领先国际水平的QuickMet黑科技,能让抑菌产品在私密处迅速定值,快速溶解且无残留,在内壁生率达95%,加速益菌的培育成膜,保护,防止有害菌入侵,从选择合适培养基菌落筛选菌体收获洗涤冻干经过严格的符合国际安全卫的执行标准,严格控制温度、PH值,氧气含量等因素,壹大夫产品在进入市场之前,产品严格按照国际卫生执行标准,均已备案,且每款产品的成份和有益菌的含量都达到真实宣传的单位剂量,在国家药监局官网均可查询。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女性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自我需求,壹大夫选择纯净安全健康的原料,遵循友好、健康、可持续的标准,希望通过提供健康安全的产品,帮助女性维持私处的菌群平衡,增强防御能力,预防和改善女性生殖系统的相关疾病,给女性私密处提供全方位的呵护,为女性的私处健康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显示,全球95%的成年女性存在私处健康问题,在育龄期妇女中妇科疾病发病率已超过了70%,中国常见的妇科病发病率在87.6%以上,现代紧张的生活节奏、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荷尔蒙变化等让女性的健康问题受到困扰。广州壹大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为广大女性提供优质的健康用品与服务,帮助女性调理私密花园的环境,舒缓不适症状,从细微处呵护女性健康。

壹大夫生物旗下壹大夫品牌,自建立以来,一直秉持“紧致如初”的品牌理念,建立占地1200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和占地75亩的生物医药围,配备十万级洁净厂房以及万级数生物实验室,集结来自全球各地30多位在生物化学、医学等多领域的顶级资深专家,结合亚洲女性私密特点,量身打造符合的私密解决方案,从单位千亿活性菌到产品“黑科技”,研制出乳酸抑菌片、填塞凝胶及妇科植物草本抗菌洗液等适合亚洲女性的私密护理产品,希望给女性朋友带来全方位的私密肌肤护理,让女性朋友能够悦享私处美丽时光, 重新体会紧致如初的愉悦。

由于女性私密处的敏感性,很多女性朋友在选择护理产品时十分纠结,壹大夫率先采用领先国际水平的QuickMet黑科技,能让抑菌产品在私密处迅速定值,快速溶解且无残留,在内壁生率达95%,加速益菌的培育成膜,保护,防止有害菌入侵,从选择合适培养基菌落筛选菌体收获洗涤冻干经过严格的符合国际安全卫的执行标准,严格控制温度、PH值,氧气含量等因素,壹大夫产品在进入市场之前,产品严格按照国际卫生执行标准,均已备案,且每款产品的成份和有益菌的含量都达到真实宣传的单位剂量,在国家药监局官网均可查询。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女性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自我需求,壹大夫选择纯净安全健康的原料,遵循友好、健康、可持续的标准,希望通过提供健康安全的产品,帮助女性维持私处的菌群平衡,增强防御能力,预防和改善女性生殖系统的相关疾病,给女性私密处提供全方位的呵护,为女性的私处健康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黄成:数控先锋

黄成,一汽解放动力总成事业部锡柴工厂生产管理室设备调整工、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

1996年7月,黄成从无锡机械制造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毕业,随后进入锡柴。作为第一代知识型产业工人,他从学徒做起,27年间转战过多个岗位,操作过多种生产设备。1997-2003年,黄成在研发部中试车间,担任数控操作工和班组长,操作过台中立式卧式加工中心、B+W立卧复合加工中心。2003-2011年,他调任CA6DL机加工车间,担任过生产线工段长和专务工作,操作过以桁架机械手、自动滚道、机器人串接加工中心、数控专机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年,黄成调到惠山基地(重机部),围绕数字化和智能制造进行艰苦探索。其间,组建6支项目小组,分别从数控操作、设备维修、工艺技术、零件检测、刀调操作和发动机装调操作等方面进行技术提升。年均开设30次培训班课程,培训500多人次。从第一个掌握数控编程语言,到为车间构建数字化体系,再到智能生产调度负责人,黄成见证了锡柴第三次创业和第四次创业历程。

1996年7月,我从无锡机械制造学校毕业,和同专业11名同学进入锡柴。但其实,在校第四年,我就到锡柴实习过。那次实习让我大开眼界,我第一次真切体会到规模化机械制造的工业场景。

我学的是机械制造专业,从钳工实习加工铁榔头,到学习操作车床、铣床、锯床、滚齿机等,甚至砂芯铸造试验,什么都做过。毕业设计是从一个产品零件毛坯图开始设计整套工艺过程,包括夹具和刀具在内的整套图纸、文件。我们小组4个人,画了20多张图纸,其中夹具设计图就有3套。

这4年学习打下的基本功,对我后来作为锡柴第一代数控操作工起到重要作用。锡柴是无锡市明星企业,我进厂时已加入一汽集团,全厂四五千人,年产柴油机四五万台。那是制造业比较辉煌的时代,企业待遇也不错,穿着工作服走在大街上,随时都能感受到路人羡慕的眼光。

但当时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还很落后,生产手段和生产效率跟现在没法比。锡柴早期生产条件艰苦,老加工车间在一个大厂房里,头上是高高的天车,车间里一台一台机床挤在一起,每台机床旁都有一位师傅操作。机床用切削液味道很浓,再加上润滑油和清洗剂气味,整个大厂房看起来雾蒙蒙的一片。

劳动强度很大。师傅在机床旁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有时甚至干到10个小时,一身油一身汗。夏天尤其辛苦,工作服上往往有层盐霜。中午休息时,他们就到车间外找个地方歇歇。师傅们都很淳朴,身上透出一股干劲,对物质利益看得不是很重,企业精神朝气蓬勃。

我是农村娃,原以为到锡柴就是鲤鱼跳龙门,像师哥师姐那样从事工艺员等基础技术工作。但我们这届中专生恰好赶上改革,被划入一线操作工人行列。说实线年,还要在操作岗位上和机床打交道,确实给我们带来不小心理冲击。

现在来看,我们正好赶上锡柴转型时期,原有工人的知识结构不足以支撑企业转型。中专生下沉前方,提升一线操作工知识水平,为锡柴从传统制造迈向数控制造储备力量。这种大背景下,作为锡柴第一代知识型产业工人,我们利用所学助力制造转型,获得了与工厂跨越式发展同步的自我成长。

我被分配到工装车间(现在的机工车间),主要从事刀具和夹具制造。第一次到工装车间时,车间主任来迎接我们,他的样子和蔼可亲,说了一通无锡话,我们似懂非懂。其大意是,接收中专生干操作岗,他非常开心,希望我们学好学通。

接着,他拿出一套图纸让我看。这是套夹具图纸,从装配图到具体零件图都有,我琢磨了大半天时间。车间主任后来问我,图上这个式样那个标注是什么意思,很明显是在考我。好在我基本功扎实,看图制图都得心应手。他对我的回答很满意,对我的评价是“水平可以”,然后,给我安排了一位师傅。

师傅叫王挺,我跟着学习操作铣床。他虽然年轻,本事可不小,手上功夫十分了得,获得过江苏省铣工状元,做事稳当有条理,对工位环境要求严格。我从书本上看过机械加工的各种轮廓和构型,他却能通过一台铣床将这些变成现实。

掌握操作本领,不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在操作过程中调校和运算,掌握一定技巧。王师傅让我看到铣床操作高手所能达到的境界,也是我未来努力的目标。

当年8月,我和几位师傅被派到天津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学习数控编程和操作。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从无锡到天津,坐20多个小时绿皮火车。集中学习2周后,回到锡柴,我被调入(工装车间)精机间。

精机间是一个独立空间,工作环境较好,安装有空调,当时只有四五个人,我主要操作汉川数显精密镗床。带我的师傅叫钦保兴,50多岁,人称“精机王”。他从20多岁一直干到60岁,从精密镗工岗位退休。

钦师傅话不多,做事不紧不慢,干活丝丝入扣,他所在岗位责任重大。我这个毛头小伙子,刚开始很不适应,时间一长,受他影响,干活不再那么急躁。

制造现场有很多变量,需要考虑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加工环境、不同的切削余量,以及刀刃应该磨到什么水准,切削时速度如何掌握,形状如何变化等。跟着钦师傅,我学到很多操作技巧和经验。

半年不到,1997年4月,我被抽调到研发部中试车间,从事数控操作。回想起来,在较短时间内,我就换了两个师傅和两个操作岗位,企业似乎有意培养我到加工中心。与车铣刨磨传统制造不同,加工中心是数控制造,这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和挑战。

加工中心从台中精密机械(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两台数控机床起步。设备到位前半年,我被派往其天津分公司,学习数控编程操作方法。

按照计划,这两台数控机床,一台安装在工装车间,一台安装在中试车间。中试车间专门试制柴油机产品,但领导后来改变主意,将两台设备都安装在中试车间。设备每台80万元,是当时全厂最昂贵、最先进的设备。为创造恒温环境,中试车间安装了两台5匹空调。

我被调入中试车间,成为第一代数控操作工。这是一个重要转折,数控机床是新生事物,全厂几乎没人会编程操作。我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突然间没有了师傅,而到天津也只是学习了皮毛,根本没办法承担产品制造。面对这两个宝贝疙瘩,大家都束手无策。

怎么办?只有从头学起。我抱着编程说明书和设备操作手册没日没夜地看,分析每个语句所能实现的功能。看完一段消化一段,边看资料边上机测试,设计试验方案验证程序功能。一点点地推进,一点点地积累,一步步地进攻。

另一台数控机床由我在机械制造学校的同学操作。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3个多月钻研,我们终于掌握了操作方法。铣、钻、镗、铰,看到数控机床按照操作指令把气缸体加工出来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台中精机编程攻下来后,我预感到数控制造将成为现代制造发展趋势,更坚定了作为现代制造工人的信心。在锡柴发展史上,启用台中精机是一个里程碑事件,标志锡柴进入一个用数控语言代替人工摇手柄的时代。从那以后,数控制造给锡柴人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震撼与惊喜。

我开始摸索数控编程操作技术。从简单编程到高级程序语言研。

谁是“工赋嘉定”的“挖掘机”?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技术通过赋能工业企业向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转型,改变传统工业生产底层架构,孕育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流程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成为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嘉定作为传统工业强区,是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的场景富集区,也是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赋能新兴战略产业的纵深发展之地。经过多年布局经营,嘉定工业互联网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挖掘机”,打牢了“工赋”基础。

工业软件服务和其他服务行业不同,没有办法闭门造车。在嘉定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就有一家名叫“不工”的软件公司,把工业互联网的触手,瞄准了“链主”企业背后的产业链。

2022年,位于嘉定区的安波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获评2022年度国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如今,安波福安亭工厂的经验正在向长三角地区的其他工厂进行推广,其背后,就有“不工”的身影。

“‘不工’是一家产品技术型公司,经过18年的技术能力的积累,我们正迎来企业快速发展的新起点,从服务单一企业,向服务供应链转变。”上海不工软件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周峰表示,到目前为止,“不工”的产品体系包括供应链协同计划、工厂级的高级计划、车间级的高级排程、数字化总线、供应链控制塔和调度大厅。“工赋制造”的解决方案覆盖了供应链厂和厂之间的资源优化,厂内跨部门间的资源优化,车间级的执行层面设备间的资源优化。而数字化总线则可以打通各个业务场景,实现敏捷、透明的供应链数字化。

周峰认为,数字化首先是服务产业的,可以帮助企业进行降本增效。“传统制造业企业迫切需要一个好的数字化工具,帮助企业更高效地运作。目前,我们服务的链主企业已经有三家,他背后不单单是一家工厂,而是成百上千家工厂,我们十分看好工业互联网和AI的未来趋势。”周峰说。

在嘉定,“不工”已将目光聚焦在了传统汽车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目标也十分清晰,就是帮助传统制造企业节省至少1%的成本,这对于企业而言就是提升1%的净利润。

在工业互联网产业园运营负责人、上海创源新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悦看来,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基于工业水平。嘉定区具有坚实的工业基础,能够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与多样的应用场景。

“嘉定有完整的汽车及零部件传统产业链,同时又是上海高端制造和创新的重要承载地,二者的结合为智改数转提供了异常丰富的场景资源,这对于工业互联网产业来说意味着‘富矿’丛集,为嘉定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先发优势。”程悦说。

因此,慕名而来“掘矿”的企业不在少数,云壶科技就是其中之一。上海云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大良造”数字化工作平台,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赋能中小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实现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现场实时化,帮助企业开启智造之旅。

“依靠智能化的工具,我们可以为生产服务,让数据实时可见,可以实时传输。对于管理者而言,就从过去的看不见变成看得见,能够很好地去掌控生产,提升生产效率。”云壶科技副总经理王冰认为,工业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数字化智能化工具,就好比用户手中的数字地图,可以用信息化的方式来解决出行方式,起到数字化导航的作用。目前,其公司主推的“大良造”2.0版,最快将于2024年初投放市场。

一部分企业已经感受到了“智改数转”的甜头,还有一部分适合的企业也在加速推进。

比如,同样位于嘉定新城的西格玛尔节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表示,年内计划成立数字化及智能制造相关事业部,并针对两大制造基地开展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据介绍,西格玛尔节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磁悬浮离心压缩机相关技术产品的研发,可以广泛应用于制冷、空调、食品、医药、化工、电子等行业领域。

“制造型工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是一定要上数字化的产品,不论是用人成本,还是工厂的生产,未来所有的框架,都会使用到智能系统,帮助我们做一个整体的提升。”该公司总经理武仪涵表示,“智改数转”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声音”越来越强,作为制造业企业的西格玛尔也正在与嘉定的工业互联网企业积极洽谈合作,并在江西省和江苏省太仓市制造基地试点推广。

嘉定作为产业重镇,正在加快梯度培育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带动面上企业加快“智改数转”,推动嘉定由制造大区向智造强区迈进。

目前,嘉定区已发布《嘉定区智能工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进一步增强嘉定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底座,提升智能工厂供给、创新和服务能力。今年,嘉定区将积极推动智能工厂建设“提质增量”,鼓励和发动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市级、区级智能工厂,努力构建国家、市、区三级智能工厂梯队。计划到2024年底,培育60个区级智能工厂,培育20个市级智能工厂,扶持5个市级标杆性智能工厂。这也为嘉定工业互联网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示范场景。

企业是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主体、应用主体、受益主体。当前,推动传统制造业“智改数转”是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关键一招。目前,嘉定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在产学研合作、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园区已从2017年企业数不到30家、总产值500万元,发展到目前入驻企业总数超300家、总产值超5亿元。

“借用‘挖掘机’来形容我们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就是要在嘉定新城培育产业生态体系,集聚一批有实力、有创新性的‘挖掘机’企业,共同开发嘉定区智改数转的场景‘富矿’,从而为区域工业系统升级换代和数字化改造赋能,成人达己。”程悦说。(来自“上海嘉定”微信公众号)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技术通过赋能工业企业向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转型,改变传统工业生产底层架构,孕育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流程并不断优化资源配。

车间什么是车间?的最新报道

现在的制造生产行业不断的实现可视化生产,特别是一些特殊的生产行业需要对一些重点的场合或者生产环境进行环境监控,但是要是想要实时查看室内环境完全依靠人工来巡查是费时又费力的…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不断拓展,各地都涌现出一批智能工厂、无人车间,智能制造场景越来越多。

无尘车间系指对空气洁净度、温度、湿度、压力、噪声等参数根据需要都进行控制的密闭性较好的空间。众所周知,在无尘车间中,都需要保持温度与湿度平衡以此来进行满足生产工艺对于环境…

1月7日,据江苏泰兴经济开发区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部通报,当日12时许,格林美(江苏)钴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林美泰兴工厂”)原料提纯新

2023年1月7日,泰兴经济开发区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部发布通告,格林美(江苏)钴业股份有限公司原料提纯新车间起火,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格林美车间起火1月8日,格林美(00…

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主要核心应用都得靠电池来供电的,但是电池生产过程中会用到很多危险化学品来作为原料,比如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丙烯酯、六氟碳酸锂、有机溶给生产工人…

在制酒行业,不管是白酒还是葡萄酒、啤酒,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有毒气体,在生产车间安装有毒气体检测传感器及相关报警系统非常重要。首先白酒是我国的传统工艺酿造,其独特的工艺是…

2021年,我国原材料工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9%,已建成6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字化车间,7家智慧化工园区,培育了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可燃物﹑氧气﹑点火源﹑可爆粉尘云﹑密闭空间是粉尘爆炸的发生条件,粉尘爆炸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工业环境中的粉尘爆炸常常导致工艺设备损坏乃至人员伤亡﹐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近年来随…

全球“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增长及储能产业的飞速发展,锂电池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推动该…

根据GGII预测,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及储能出货量合计将达到1966GWh,相当于2021年全年动力电池装机量的6.6倍。面对天量的潜在市场空间,电池企业正在加速扩大规…

半导体行业的制造车间处处充满危机,特别是一些看不见的有毒气体或废液废水。本文也罗列一些自己所见所感,大家一起保护自己、保护环境。以前也做过半导体产线的危废处理方案,废水、…

电车汇消息:2月23日,大众安徽宣布其 MEB 工厂全新车身车间完成建筑施工,车身车间内的各项设备将于三月份开始安装。大众安徽 MEB 工厂于 2021 年 4 月正式动…

随着我国手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锂电池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行业中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气体浓度进行安全检测也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那关于锂电池泄露的…

中国上海,2022年1月20日——杜尔推出了全新的EcoProBooth,为汽车制造商在喷漆室技术领域开辟了新前景。凭借模块化设计、独立生产线和在同一个喷漆室内完成车身的…

从企业计划体系来说,一般包括长期经营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其中车间作业计划是最后一级。但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尤其在IT与OT融合发展的需求和技术推…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车间智能调度方面取得新进展,基于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实现了动态订单下可重构车间对动态生产调度和车间重构的实时优化和智能决策。据公开资料显示…

德国比蒂希海姆-比辛根,2021年11月11日——近日,杜尔第12届客户开放日首次在线上举行,为期四天,综合使用演示、访谈和技术展示等方式,以多种语言向全球参与者重磅展示…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现在,纸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经过2000年的发展,如今的造纸技术已经更加成熟,并且我国在这一领域再次…

比蒂希海姆-比辛根, 2021年10月19日-在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市场中国,杜尔正在为重型卡车领先制造商——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汽”)建造两个先进的涂…

中欧班列铺就共同繁荣发展之路

9月19日,X8059次中欧班列从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发出,经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口岸前往欧洲。图为工作人员正在检查车厢与集装箱的安全状态。 本报记者 何嘉豪摄

波兰东部边境的马拉舍维奇站是中欧班列的重要枢纽。图为8月29日,在马拉舍维奇铁路货运场站,工人正在进行集装箱吊装作业。 本报记者 刘仲华摄

依托天津港的区位优势,海铁联运成为天津中欧班列的特色。图为9月18日,天津港集装箱岸桥作业现场。 本报记者 何嘉豪摄

在2023年慕尼黑国际物流博览会上,工作人员在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展台前向国外客户介绍广州国际港中欧班列站点设施。 本报记者 李 强摄

9月15日,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大批集装箱正在等待中欧班列装车。 耿玉和摄(影像中国)

2011年3月,由中国重庆驶向德国杜伊斯堡的首条中欧班列线路中欧班列(渝新欧)开行。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7.7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217个城市,运送货物731万标箱,货值超3400亿美元。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搭建了经贸合作新平台,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日夜不息,驰骋万里。经过10余年的探索发展,中欧班列已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成为便利快捷、安全稳定、绿色经济的新型国际运输组织方式。中欧班列促进了亚欧大陆合作共赢,为波兰、德国、哈萨克斯坦等国的重要过境点和货物集散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波兰是中欧班列进入欧盟的重要门户。据统计,约90%的中欧班列过境或抵达波兰。

从波兰首都华沙向西,车行不到50公里便来到小城日拉尔杜夫,占地10.5万平方米的TCL公司波兰工厂就建在这里,这是TCL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设的最大工厂之一,也是其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

明亮宽敞的车间内,9类型号的电视机零部件在6条生产线上传送。从模组到整机组装,生产一台电视机只需4秒。从2004年收购当地工厂至今,TCL波兰工厂电视机年产量已从10万台增长至360万台。

“这些产品3天内就可运达欧洲其他国家。”TCL波兰工厂总经理托马斯·奥兰德告诉记者。

快速高效的中欧班列为企业带来了商机,TCL波兰工厂业务发展迅速。中欧班列助力企业更好地为欧洲市场提供优质产品,为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提供了巨大帮助。

“中欧班列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从中国向波兰运送的原材料不到两周便能进入车间投入生产,工厂运行效率不断提速。”TCL波兰工厂质控经理刘凯介绍。

铁路、公路和海上运输网络相互交织,来自亚洲的货物向欧洲腹地城市不断输送。从华沙一路向西,罗兹、斯武比采等波兰城市,借助中欧班列实现了向新兴物流枢纽城市的转变。

中欧班列与跨境电商平台、物流平台等融合发展,培育出了新的产业集群。在波兰靠近德国的边境小城斯武比采,依托中欧班列,MBB物流公司海外仓近年来不断扩大,目前自建仓库已达5万余平方米。

全自动化的包装流水线、高度智能化的拣货程序……走进MBB物流公司最新投运的智能仓,从中国引进的物流机器人正在有条不紊工作着;在货品仓库,琳琅满目的商品显示出中波、中欧贸易的活力。从家居用品、机械零件,到电动滑板车、扫地机器人等高附加值电子产品,中国制造的优质产品一应俱全。十几万个库存量单位中,商品总数超过500万件——它们来自近300家中国电商伙伴,背后更联系着数千家中国制造企业。

波兰热平市位于中欧班列线路上。紧邻该市的苏莱钦县县长托马什·雅斯库瓦说:“我们渴望共享中欧班列带来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密切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对我们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每天清晨,德国DBO货运公司的运营主管杜米特鲁·索艾塔都会早早来到位于杜伊斯堡港的办公室。作为中欧班列的海外运营商,等待他接发的邮件和电话不计其数:

“客户你好,火车将于本周六发车,请务必在周五前将集装箱运抵货运场站,并准备好相关海关单证。”

从索艾塔的办公室窗户向外望去,鲁尔河和莱茵河在此交汇,河岸边的杜伊斯堡DIT货运场站里,高大的龙门吊正将一个个印着“中欧班列”的集装箱调运装车。当晚,这班列车就将发往位于波兰东部的边境小镇马拉舍维奇。

杜伊斯堡曾以钢铁工业闻名于世,如今来往于欧亚大陆间的货运列车,已成为这座老工业城市的新名片。奔流不息的“钢铁驼队”将来自中国的电子产品、服装鞋帽和日用百货运抵欧洲,也将欧洲的化工产品、汽车及零部件、奶粉、化妆品等商品带到中国。

如今,杜伊斯堡港成为西欧地区线路最广、班次最多、运量和货值最大的中欧班列节点,100多家物流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中国公司落户于此。

“令我们感到自豪的是,欧中之间的铁路贸易中有30%是通过杜伊斯堡港完成的。”杜伊斯堡港务集团首席运营官拉斯·纳恩豪斯说。在他看来,中欧班列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

德国杜伊斯堡市市长泽伦·林克表示,近年来,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稳步增长,推动了德中合作持续深化,促进两国企业互利共赢。

9月3日,一列装载着40个集装箱、1040吨大麦的“齐鲁号”中欧班列,从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出发,开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

近年来,中欧班列将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优质商品运往中国和其他国际市场,为当地产品快速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重要途径。

哈萨克斯坦是全球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每年的5—9月是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农民的收获季节,在中哈两国密切合作下,成熟的金黄色小麦被送到当地的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经过深加工后,一袋袋面粉便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驶向中国西安国际港站。

中欧班列给企业带来了商机,也改善了哈萨克斯坦等国民众的生活。北哈州农场主努尔兰·拉希姆扎诺夫说,中欧班列的运行让农场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都有了保证。如今,他的农场农作物播种面积从原来的600多公顷扩大至2万公顷。

2014年,中哈物流合作基地落地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让哈萨克斯坦拥有了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并成为连接亚洲和欧洲的枢纽。

“此前,我们的小麦运到越南要经过极其复杂的物流过程。而现在,从阿拉木图至连云港的火车运输只需4天,再经过几天海运,一共不到10天就能抵达越南。”哈萨克斯坦国际问题专家铁木尔·沙伊梅尔格诺夫深有感触地说,“这是我们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外贸的生动案例。”

2022年,中哈两国铁路货运量达2300万吨,创历史新高。一列列疾驰的中欧班列为哈萨克斯坦编织起对外务实合作的“黄金网络”。

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官员巴克特让·博格列诺夫表示,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哈中铁路过境运输和国际陆海多式联运等互联互通,为加速哈萨克斯坦发展、扩大哈中各领域合作奠定了重要基。

大众安徽MEB工厂车身车间竣工

2月23日,作为江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合资合作重要成果之一,大众安徽MEB工厂完成全新车身车间的建筑施工,打响农历虎年第一枪,标志着大众安徽朝向“建成大众集团全球电动出行中心”又迈进了一步。根据规划,车身车间内的各项设备将于3月份开始安装。

自2015年10月30日以来,江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的合资合作项目持续受到外界高度关注。6年多来,在江汽集团、大众汽车的共同努力下,双方战略合作目标不断优化,合作事宜不断向纵深推进。

无论是大众安徽研发中心,还是零部件产业园建设,都将有效推动安徽省先进制造业“一号工程”做深做实。此次竣工的MEB工厂车身车间,自2021年7月正式动工,历时短短半年多就实现了正式交付。充分体现了江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联姻”成果产出的“加速度”。

MEB工厂建设项目的有序推进,将为大众安徽首款基于MEB平台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下线和量产打下坚实基础。工厂厂区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其中车身车间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厂区还涵盖总装车间、喷涂车间等设施。此外,加上正在建设的电池与零部件供应商园区,项目总面积93万平方米。

整座MEB工厂将于2022年中全面竣工,首款新能源车型的预量产车预计于2022年下半年下线年下半年量产投产。工厂最大年产能预计可达35万辆新能源汽车。

面向未来发展,江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将集中优势资源,围绕电动化、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智慧出行等领域深化合作,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共同引领移动出行新时代、新发展。

双方还将大力实施产业链的补链固链强链工程,启动供应链体系的开发和本地化的引入工作,吸引全球优秀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建设大众(安徽)零部件工业园,进一步促进安徽汽车供应链体系完善和创新发展,为把合肥打造成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助力安徽省打造万亿汽车产业集群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漠小然)

奋战四季度通用股份双节发货忙

时值中秋国庆假期,走进通用股份生产车间,车间内机器声轰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活跃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不少货车正排队在车间门口,等待装车发货……工厂处处呈现出赶工忙、抢进度的火热景象,为实现四季度的良好开局积极奋战。

“这边是正在生产和装车的欧美订单轮胎产品。我们假期全线不停歇,全力保障在节后顺利发货交付,还有一批国内订单也在抓紧生产中。”通用股份国内半钢工厂负责人面对装满轮胎的货车笑着说道。他表示,半钢工厂二季度以来一直保持着产销两旺,上半年增幅超过30%。9月工厂出货27.3万条,出入库49万条,实现发货历史新突破,为四季度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双节前,泰国和柬埔寨基地9月27日当日发货也再度刷新,突破2150万元。

今年以来,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海运费用回落、国内经济活动持续恢复以及海外市场需求提升,国产轮胎企业产销量实现大幅提升。据通用股份半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通用股份的轮胎销量达到了536.11万条,高于其整体产量约2.6%。作为我国目前为数不多拥有海外双基地的中国民族轮胎企业,公司海外市场优势正在逐步凸显。泰国工厂今年8月工厂发货销售超4000万美元,9月份全钢胎订单近20万条。9月27日,工厂二期50万条全钢胎和600万条半钢胎项目于举行开工仪式,预计将新增年均营业收入21.30亿元,年均净利润3.73亿元,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规模与国际市场竞争力。第二个海外生产基地柬埔寨工厂目前订单饱满,销量正在逐步爬坡中,预计到明年实现全面达产。

销量上的稳步增长,离不开通用股份坚持产品推陈出新、深挖市场潜力等各环节的持续提升。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用户为中心,依托智能化、精益化的制造管理、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对产品结构性能不断优化升级,同时积极开展千条万条无废次品活动,持续提升全员质量意识,致力打造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近年来,成功打造的杜仲轮胎XR290Y系列、新能源ET系列、二次法承载胎系列等TBR产品,静音棉抗扎胎、越野胎GA8、CAT8+等PCR产品,凭借高品质性能深受消费市场的广泛认可,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等荣誉。

时值中秋国庆假期,走进通用股份生产车间,车间内机器声轰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活跃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不少货车正排队在车间门口,等待装车发货……工厂处处呈现出赶工忙、抢进度的火热景象,为实现四季度的良好开局积极奋战。

“这边是正在生产和装车的欧美订单轮胎产品。我们假期全线不停歇,全力保障在节后顺利发货交付,还有一批国内订单也在抓紧生产中。”通用股份国内半钢工厂负责人面对装满轮胎的货车笑着说道。他表示,半钢工厂二季度以来一直保持着产销两旺,上半年增幅超过30%。9月工厂出货27.3万条,出入库49万条,实现发货历史新突破,为四季度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双节前,泰国和柬埔寨基地9月27日当日发货也再度刷新,突破2150万元。

今年以来,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海运费用回落、国内经济活动持续恢复以及海外市场需求提升,国产轮胎企业产销量实现大幅提升。据通用股份半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通用股份的轮胎销量达到了536.11万条,高于其整体产量约2.6%。作为我国目前为数不多拥有海外双基地的中国民族轮胎企业,公司海外市场优势正在逐步凸显。泰国工厂今年8月工厂发货销售超4000万美元,9月份全钢胎订单近20万条。9月27日,工厂二期50万条全钢胎和600万条半钢胎项目于举行开工仪式,预计将新增年均营业收入21.30亿元,年均净利润3.73亿元,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规模与国际市场竞争力。第二个海外生产基地柬埔寨工厂目前订单饱满,销量正在逐步爬坡中,预计到明年实现全面达产。

销量上的稳步增长,离不开通用股份坚持产品推陈出新、深挖市场潜力等各环节的持续提升。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用户为中心,依托智能化、精益化的制造管理、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对产品结构性能不断优化升级,同时积极开展千条万条无废次品活动,持续提升全员质量意识,致力打造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近年来,成功打造的杜仲轮胎XR290Y系列、新能源ET系列、二次法承载胎系列等TBR产品,静音棉抗扎胎、越野胎GA8、CAT8+等PCR产品,凭借高品质性能深受消费市场的广泛认可,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等荣誉。

同时,通用股份积极推进渠道倍增计划,通过新品推广季、七夕营销节等活动,以核心客户座谈会、司机答谢会、路演等互动形式,多维度扩展市场;积极参加美国、迪拜、巴拿马、中国上海等海内外国际展会,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展新的市场领域,为企业不断注入发展新动能。

面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四季度,通用股份冲刺全年目标的冲锋号角已吹响。在双节销售的良好开端下,通用股份全员将紧紧把握市场脉搏,围绕“聚产品、增销量;降成本、促效益”的目标,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指标和降本增效工作有效落实,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提供有力保障。

浙江2020年度最酷的工厂和车间绍兴拿下16席

近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2020年度浙江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名单的通知》,我市浙江喜临门软件家居有限公司、浙江梅轮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被评为省级智能工厂,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绍兴东湖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车间被评为省级数字化车间,总体数量全省第四,占全省企业数量的10.7%。

近年来,我市通过深入实施《绍兴市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方案》,围绕“分行业改造、梯度式推进、全市域推广”改造路线,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借助实施智能制造“十百千”工程,“省、市、县”三级联动、“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示范生产线”三位一体的示范体系逐步构建完善。截止目前,全市已培育30个省级智能化厂/数字化车间,6家市级智能工厂,36个市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35个市级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累计培育省市两级智能化工厂服务商45家,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全省“未来工厂”培育名单,典型示范企业引领力得以彰显。

重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重点行业观摩调研活动收官

日前,重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观摩行动——材料行业专场在大渡口区举行,来自万州区、黔江区、长寿区、大渡口区、垫江县、石柱县、城口县经信部门及30余家材料行业企业代表走进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入开展观摩交流。这次观摩活动的结束,也标志着2023重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重点行业观摩活动圆满收官。

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选择题到必修课,数字化转型已经从一个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通过标杆企业观摩活动,将促进全行业数字化水平加快提升,有效推动生产方式实现新变革,产业链涌现新模式,形成数字化变革全面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据了解,在为期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标杆企业观摩活动走进汽车、电子、消费品、装备、化工、医药、材料等七个重点行业,深入14家重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开展调研学习,200余家骨干企业深入一线,为全市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天圣制药有关负责人表示,医药行业标杆企业华邦制药利用车间与立体仓库的层间提升机,借助条码管理和识别技术,实现产成品混批自动出入库,给医药行业物流自动化做了典型示范。公司下一步将借鉴标杆企业的做法,进一步优化厂区物流转运,实现厂区内原料、辅料、产成品无人运输,做到全流程过程追溯。

重庆渝江压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在汽车行业标杆企业青山工业、蓝黛动力观摩学习,充分感受到标杆企业在生产质量可视化应用、工艺数据扩展采集应用、生产业务流程优化等领域的突破和成就。回去后,企业内部立即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开展了观摩学习交流会,及时分享学习成果。

在观摩活动中,标杆企业不仅分享了自身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经验、路径,更现场答疑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与骨干企业建立起了长效联系,帮助企业实施数字化升级。

电子行业标杆企业盟讯科技副总经理欧国栋在答疑中表示,部分企业不敢轻易尝试数字化改造,很大的原因是前期投入成本大、见效慢。企业可针对具体的痛点问题,逐步进行改造,让生产、改造同步进行。

消费品行业标杆企业益海嘉里(重庆)粮油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激发业务角色的参与度及能动性是关键所在,一定要规划先行。

本次观摩活动还按照各区县主导产业分布,分别组织全市所有区县参加了调研学习,为各区县开展数字化转型树立了样板。

涪陵区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企业代表们参加了化工行业观摩调研活动,对5G无人机巡检、智慧安环、区块链溯源、全自动无人立体仓储等行业前沿应用场景有了直观的认知感受,标杆企业基于自身情况和业务需求出发谋划、落地和持续迭代数字化设备系统的经验做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万州区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组织辖区企业参加材料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观摩调研活动,对标自身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差距和短板,全面学习标杆企业在智能制造各领域的场景建设情况,企业代表表示收获颇丰,下一步会对标自身企业,解决痛点,实践数字化转型,助力万州先进材料行业在数字化浪潮下步步为“盈”。

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重点行业观摩调研活动是当下重庆积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近年来重庆先后出台了《重庆市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方案(2019—2022年)》《重庆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重庆市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和扩大再投资政策措施》《重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3—2027年)》《重庆市工业企业以数字化为引领深化技术改造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23—2027年)》等政策文件,明确以大数据智能化提速新重庆建设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重庆正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变革从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中小企业延伸、从制造环节向供应链各个环节延伸,不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来自市经济信息委的数据显示,2023年,重庆推动建设17个智能工厂和224个数字化车间(累计建设144个智能工厂和958个数字化车间),建设10个创新示范工厂和10个5G全连接工厂(累计建设40个创新示范工厂和40个5G全连接工厂),打造10个双化协同示范工厂,持续培育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示范项目建成后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6.8%,产品不良率平均降低39.6%,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2.1%,单位生产能耗平均降低20.4%。

市经济信息委智能化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全面推进,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八大专项行动”,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数字化转型体系,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力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促进亚欧大陆合作共赢——中欧班列铺就共同繁荣发展之路

2011年3月,由中国重庆驶向德国杜伊斯堡的首条中欧班列线路中欧班列(渝新欧)开行。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7.7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217个城市,运送货物731万标箱,货值超3400亿美元。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搭建了经贸合作新平台,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日夜不息,驰骋万里。经过10余年的探索发展,中欧班列已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成为便利快捷、安全稳定、绿色经济的新型国际运输组织方式。中欧班列促进了亚欧大陆合作共赢,为波兰、德国、哈萨克斯坦等国的重要过境点和货物集散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波兰是中欧班列进入欧盟的重要门户。据统计,约90%的中欧班列过境或抵达波兰。

从波兰首都华沙向西,车行不到50公里便来到小城日拉尔杜夫,占地10.5万平方米的TCL公司波兰工厂就建在这里,这是TCL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设的最大工厂之一,也是其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

明亮宽敞的车间内,9类型号的电视机零部件在6条生产线上传送。从模组到整机组装,生产一台电视机只需4秒。从2004年收购当地工厂至今,TCL波兰工厂电视机年产量已从10万台增长至360万台。

“这些产品3天内就可运达欧洲其他国家。”TCL波兰工厂总经理托马斯·奥兰德告诉记者。

快速高效的中欧班列为企业带来了商机,TCL波兰工厂业务发展迅速。中欧班列助力企业更好地为欧洲市场提供优质产品,为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提供了巨大帮助。

“中欧班列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从中国向波兰运送的原材料不到两周便能进入车间投入生产,工厂运行效率不断提速。”TCL波兰工厂质控经理刘凯介绍。

铁路、公路和海上运输网络相互交织,来自亚洲的货物向欧洲腹地城市不断输送。从华沙一路向西,罗兹、斯武比采等波兰城市,借助中欧班列实现了向新兴物流枢纽城市的转变。

中欧班列与跨境电商平台、物流平台等融合发展,培育出了新的产业集群。在波兰靠近德国的边境小城斯武比采,依托中欧班列,MBB物流公司海外仓近年来不断扩大,目前自建仓库已达5万余平方米。

全自动化的包装流水线、高度智能化的拣货程序……走进MBB物流公司最新投运的智能仓,从中国引进的物流机器人正在有条不紊工作着;在货品仓库,琳琅满目的商品显示出中波、中欧贸易的活力。从家居用品、机械零件,到电动滑板车、扫地机器人等高附加值电子产品,中国制造的优质产品一应俱全。十几万个库存量单位中,商品总数超过500万件——它们来自近300家中国电商伙伴,背后更联系着数千家中国制造企业。

波兰热平市位于中欧班列线路上。紧邻该市的苏莱钦县县长托马什·雅斯库瓦说:“我们渴望共享中欧班列带来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密切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对我们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每天清晨,德国DBO货运公司的运营主管杜米特鲁·索艾塔都会早早来到位于杜伊斯堡港的办公室。作为中欧班列的海外运营商,等待他接发的邮件和电话不计其数:

“客户你好,火车将于本周六发车,请务必在周五前将集装箱运抵货运场站,并准备好相关海关单证。”

从索艾塔的办公室窗户向外望去,鲁尔河和莱茵河在此交汇,河岸边的杜伊斯堡DIT货运场站里,高大的龙门吊正将一个个印着“中欧班列”的集装箱调运装车。当晚,这班列车就将发往位于波兰东部的边境小镇马拉舍维奇。

杜伊斯堡曾以钢铁工业闻名于世,如今来往于欧亚大陆间的货运列车,已成为这座老工业城市的新名片。奔流不息的“钢铁驼队”将来自中国的电子产品、服装鞋帽和日用百货运抵欧洲,也将欧洲的化工产品、汽车及零部件、奶粉、化妆品等商品带到中国。

如今,杜伊斯堡港成为西欧地区线路最广、班次最多、运量和货值最大的中欧班列节点,100多家物流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中国公司落户于此。

“令我们感到自豪的是,欧中之间的铁路贸易中有30%是通过杜伊斯堡港完成的。”杜伊斯堡港务集团首席运营官拉斯·纳恩豪斯说。在他看来,中欧班列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

德国杜伊斯堡市市长泽伦·林克表示,近年来,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稳步增长,推动了德中合作持续深化,促进两国企业互利共赢。

9月3日,一列装载着40个集装箱、1040吨大麦的“齐鲁号”中欧班列,从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出发,开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

近年来,中欧班列将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优质商品运往中国和其他国际市场,为当地产品快速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重要途径。

哈萨克斯坦是全球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每年的5—9月是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农民的收获季节,在中哈两国密切合作下,成熟的金黄色小麦被送到当地的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经过深加工后,一袋袋面粉便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驶向中国西安国际港站。

中欧班列给企业带来了商机,也改善了哈萨克斯坦等国民众的生活。北哈州农场主努尔兰·拉希姆扎诺夫说,中欧班列的运行让农场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都有了保证。如今,他的农场农作物播种面积从原来的600多公顷扩大至2万公顷。

2014年,中哈物流合作基地落地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让哈萨克斯坦拥有了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并成为连接亚洲和欧洲的枢纽。

“此前,我们的小麦运到越南要经过极其复杂的物流过程。而现在,从阿拉木图至连云港的火车运输只需4天,再经过几天海运,一共不到10天就能抵达越南。”哈萨克斯坦国际问题专家铁木尔·沙伊梅尔格诺夫深有感触地说,“这是我们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外贸的生动案例。”

2022年,中哈两国铁路货运量达2300万吨,创历史新高。一列列疾驰的中欧班列为哈萨克斯坦编织起对外务实合作的“黄金网络”。

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官员巴克特让·博格列诺夫表示,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哈中铁路过境运输和国际陆海多式联运等互联互通,为加速哈萨克斯坦发展、扩大哈中各领域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铺就了共同繁荣发展之路。(记者 李强、颜欢、禹丽敏、李增伟、刘仲华)

2011年3月,由中国重庆驶向德国杜伊斯堡的首条中欧班列线路中欧班列(渝新欧)开行。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7.7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217个城市,运送货物731万标箱,货值超3400亿美元。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搭建了经贸合作新平台,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