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小型桥梁涵洞施工技术分析

摘 要:对工程建设中小型桥梁、涵洞施工技术加以分析,其中小型桥梁施工内容主要包括技术准备、试验准备、场地准备、桥梁施工等四部分,涵洞施工主要包括施工准备、基坑开挖、基础施工、管节预制、管节安装、管节接缝处理、台背回填等七部分,通过对该工程小型桥梁涵洞施工技术的分析,旨在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并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某公路工程路线km/h,工程路线m,桥梁整体为现浇板桥,涵洞设置形式为圆管涵,主要目的是方便工程排水、泄洪及周围农田的灌溉,为保证公路的整体施工质量,本文对该工程小型桥梁涵洞施工技术展开分析。

本工程小型桥梁施工前,先要对施工图纸展开分析,施工单位组织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并熟练掌握施工要点,如图纸中出现的错误,可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反映,经监理单位核查确认后由设计单位调整修改。图纸熟练掌握过,针对桥梁施工中的重难点位置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人员开展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施工中的重点、难点、检查验收点,同时在技术交底工作中,定期组织技术讲座、技能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自身素养,此外,在技术准备阶段,还需制定技术资料治理目标,健全资料治理体系,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1]。

开工前在本工程施工场地范畴内建设符合要求的现场实验室,以便于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材料、样品开展实验检测工作,实验室内设置有各种实验仪器,并安排具有从业资格证的专职实验员负责全权治理,实验室的准备工作需满足监督站、业主方的要求,由监督站组织验收,实验室的实验仪器使用前,需通过计量部门的标定,且在标定有效期内开展计量试验工作,开展实验检测前先猎取实验室合格证,试验过程中由质监督部门全权监督,对实验室无法完成的试验可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负责。

(1)桥梁正式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处理,结合施工图纸及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将施工场地内各种阻碍施工的管线、构筑物、树根等全部处理,留在场地的构筑物、管线等采取保护措施加以防护,幸免施工过程中对其造成损坏。处理完成后完善场地的排水系统,修建场地内的施工便道,保证车辆的顺利通向,方便机械入场,同时实现场地内的通水通电,并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操纵点及水准点开展复测,复测合格后开始测量放样作业[2]。

(2)测量放样施工中平面位置测量采纳全站仪,基准测量采纳坐标法,高程测量采纳水准仪和5m双面塔尺,放样时基础位置利用埋设木桩的方式,木桩顶部通过钉入的小铁钉来标定位置。测量放样结束后,桥梁中线偏差、高程偏差、基础位置的偏差情况需满足《公路工程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中的要求,且测量放样结果上报至监理单位,由监理工程师对测量放样工作的数据进行复测、校核,满足要求后开展桥梁现浇施工。

本工程桥梁构造主要由C30混凝土基础、台身、台帽、护栏、支梁、搭板、垫石、现浇板等组成,现浇施工时先开展下部结构浇筑,再进行上部构造浇筑,其施工工序大体分为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三部分,施工的混凝土材料均为C30混凝土,选用的碎石要求无风化、无裂缝、表面洁净其性能满足施工要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在施工前完成,施工时先绑扎钢筋,再安装模板,最后浇筑混凝土[3]。

①选用的钢筋材料进场前,施工单位必须对钢筋的合格证、质量证明、出厂证明加以检查,并核对入场的钢筋数量以及其外观形态,是否存在生锈、数量缺失等问题,入场后的钢筋存放于硬化的场地上,场地上方设置有垫木,幸免直接与地面接触导致生锈,钢筋上方采纳彩条布覆盖,钢筋使用前根据使用要求挑选样品在准备好的实验室开展试验检测,经检测不合格的钢筋不得用于施工。

②检测合格的钢筋在施工现场设置的加工厂加工处理,加工时按照施工图纸和施工技术的规范下料,加工后的钢筋利用运输车运送至场地绑扎焊接,绑扎时利用钢筋网片支撑并系好保护层垫块,桥面钢筋绑扎时可多设置几层混凝土垫块,以防止钢筋骨架出现下挠问题,绑扎完成后组织检测人员对钢筋位置、数量进行复核,复核过程中严禁施工人员随意践踏钢筋网,复核完成后方可开展模板安装[4]。

①模板施工采纳组装的钢模板,模板之间利用钢管加固连接形成整体,安装时采纳吊装的方式,安装前要布设测量模板的高程点,以及模板的支设高度,并做好详细的模板设计,明确钢模板的强度、稳定性、刚度等参数,以幸免吊装过程中模板出现变形,同时保证模板可以承受施工中的各种荷载压力。

②模板安装时根据测量得到的模板位置吊装作业,安装顺序从下向上,安装过程中利用临时支撑支牢,两侧模板安装就位后,其内部施加横向支撑,使两侧模板形成整体,横向支撑采纳的材料为直径12mm的钢筋,端头模板与侧模板安装时需保持连接坚固且密实,幸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跑模、漏浆问题。

①钢筋及模板全部施工完成且检验合格后开始混凝土浇筑作业,本次施工混凝土的拌和在拌和场地完成,再利用混凝土罐车运送至施工现场泵送浇筑,混凝土材料拌和采纳设计的配合比完成,根据场地内施工环境的变化可适量加入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拌和完成后的混凝土在施工现场浇筑前,需检测其坍落度,合格的混凝土材料其坍落度宜操纵在180~200mm。

②检测合格的混凝土浇筑时采取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方式,浇筑顺序由下向上,从一段向另一端依次浇筑,每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纳插入式振捣棒振捣作业,振捣时间连续45~90s不等,直至振捣混凝土表面密实为止,振捣作业后利用提浆棍拖压,起到进一步揉压和二次提浆的作用,拖压时延纵向拖压3~4次,拖压后利用刮平板将其表面刮平[5]。

③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模板、预留孔、隐藏工程的监督,振捣时振捣棒距离模板的距离宜操纵在30cm以上,如振捣过程中发觉出现模板漏浆问题,要及时分析漏浆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入混凝土养护周期,养护时间不少于7d,养护方式为洒水养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停止养护作业。

本工程涵洞施工前也要做好准备工作,其工作内容与桥梁准备工作大体一致,主要包括技术准备、场地准备,技术准备中组织施工人员熟练掌握图纸,并对施工人员开展定期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加强技术人员的施工水平;场地准备中要根据施工图纸开展测量放样,为基坑的开挖作指导,测量放样时主要采纳操纵桩实现对施工的操纵,所有的操纵桩需保证稳固可靠,同时保证测量数据精准。

(1)涵洞施工时先要开展基坑开挖,开挖时根据测量放样中规定的开挖位置、开挖边线等利用机械开展开挖作业,开挖过程中尽量幸免出现开挖深度、开挖宽度超挖的现象,如出现超挖问题,必须利用原土回填并碾压密实,严禁使用虚土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