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安区黄荆塘村,一条全长9.1公里的农村公路上设置了非机动车道,为市民、游客骑行、健身提供便利。
村支书陈学友介绍,今年,道路从3.5米升级至5.5米,不仅沿路设置了防护栏,还在每一个急弯、临水处都安装了凸视镜。道路升级3个月以来,吸引了数万名游客骑行,未发生一起交通安全事故。
生命防护路也是生态路、旅游路、产业路。省交通运输厅相关人士介绍,各地因地制宜,把“455”生命防护工程与“四好农村路”、产业发展、生态绿化有机结合在一起,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保证。
咸安区汀泗桥镇有一条15公里长的农村公路,是当地人眼中的产业路。去年,这条路从3.5米拓宽至6米,部分急弯处达到6.5米至7米,防护栏、标识标牌、凸视镜等一应俱全,两辆大货车通行、会车毫无问题。“升级之前,这条路上每年至少发生10多起交通事故。”该镇党委副书记贺国华表示,沿线居民养殖、种植产业多,道路改造、防护安装完成后,大货车、农用车能平安开到田间地头,既安全又节省了物流成本。
旅游是神农架林区支柱产业,2018年游客量达1590万人次,同比增长20%。“高高兴兴来旅游,平平安安回家去。”林区农村公路局局长罗萍介绍,该局结合自身地理条件,高标准安装防护设施,将防护栏钢板立柱设为双层,每1米1个(正常是单层,每2米1个),为防护栏外层的轮胎“涂色”,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在部分弯道处修剪植被、移除树木、开挖视距台,改善驾驶员视距;将条件适合的矩形边沟改造为浅碟式边沟,确保车辆滑入边沟后不侧翻,且能自行驶出。自2017年来,“生命防护工程”共拦停72台冲向悬崖的车辆,挽救了260条生命。
在老河口市光化大道和新316国道旁,香樟、桂花、红叶石楠等林木郁郁葱葱,宛如一条一望无际的绿色飘带。该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里将“455”工程与生态、景观结合,大力推进生态防护林建设,形成了10条全长280公里的防护林带,防沙、降尘、去霾等生态功效正在显现。
从“路路通”到“路路安”,一条条平安畅通的城乡路,助推荆楚群众迈向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