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这一项目入选全国首批优秀典型案例!

山水田园,诗和远方,最是动人心魄。长假短休,去洞庭湖边走走,花木繁茂、岸芷汀兰、美不胜收。然而,这样的潇湘美景,并不是一直有的。曾几何时,在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也遭遇过淤积萎缩之痛。洞庭重回大美,生态保护修复功不可没。湖南常德市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成为全国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之一!

山水工程全称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启动山水工程试点,分三批支持实施了25个试点项目。“十四五”期间,继续支持实施山水工程,目前已支持实施27个项目。截至目前,三部门共实施六批52个山水工程项目,累计开展5000多个子项目,完成投资2600多亿元。

全国来看,山水工程“十三五”第一、二批项目已完成整体验收,第三批项目将于今年底完成整体验收,“十四五”项目正有序推进。落地湖南,2018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积极谋划,主动作为,牵头组织编制两轮山水工程实施方案,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功申报“十三五”国家试点,湖南省长江经济带重点生态区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成功申报“十四五”国家试点,共争取中央资金40亿元。总体来说,我省山水工程绩效完成好。侃财君了解到,我省“十三五”山水试点项目验收积极主动、超前完成,获得了国家通报表扬;另有冷水江锑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发布;西洞庭湖、大通湖生态修复工程入选《中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

(2022年11月10日在湖南西洞庭湖湿地拍摄的小天鹅。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此次入选全国山水工程首批优秀典型案例的“湖南常德市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可圈可点,值得一说。2018年,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岸线、洲滩及缓冲区、实验区生态修复工程作为子项目被纳入湖南湘江流域和洞庭湖保护修复工程,成为“十三五”期间第三批“山水工程”试点工程。这项系统工程获得中央资金3737万元,地方筹集资金2.3亿元。政策、资金等全方位支撑,西洞庭湖强化系统修复,实施“三大工程”,推动区域综合整治。

工程一:实施生态补水保水。对湖区淤洲、东洼等水鸟重点栖息区域进行冬季生态补水、形成有层次的水面及滩地,修建生态保水设施约8千米。工程二:洲滩和水环境整治。对湖内92处洲滩进行沟渠整治,“退养还湿”1328亩精养鱼塘,综合整治1297亩养殖水域。工程三:实施生态岸线、植物恢复和动物栖息地修复。修复退化湿地12万亩,岸线千米,洲滩上形成乔木—芦苇—薹草—泥滩—沉水植物的带状分布格局,恢复湿地植被2万亩,打造西洞庭湖半边湖、凉爽洲等水鸟栖息地。工程推进,成效初显。如今,西洞庭湖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或优于Ⅲ类,沉水、浮水、挺水植物种数增加,越冬候鸟达40余万只。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