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位于市区水心的温茶大桥建于1963年,因为建设时间久远,加上栏杆低矮,存在安全隐患,鹿城区市政公用管理处近日对温茶大桥进行修缮维护。修缮过程中,拆掉一部分青石栏杆,这引起附近居民的争议。昨天,有市民向代表在线栏目反映此事,认为对温茶大桥的修缮维护破坏了原有风貌,建议应该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修缮。
昨天上午,记者在温茶大桥看到,桥中间有两条道供车辆通行,两边是稍高的人行通道,车道和人行道之间有红白相间的隔离栏杆。人行道表面崎岖不平,坑坑洼洼。桥边栏杆是青石打造,栏杆由坐栏和望柱组成,坐栏的高度40~50厘米,是整块青石板,下面中空,望柱比坐栏高10~20厘米,柱头是四方形的雕饰。青石坐栏可供路人坐着休息,桥栏杆外无遮拦,桥下是水心河。
桥的一侧正在进行加固,路面的一侧围上了施工隔离板,3个工人正在施工。工人说已经施工十几天,正在对桥面上的人行道进行加固维修,目前东侧的青石栏杆由于施工需要已经拆除。
据附近街坊住户说,该桥刚建造时,是为了连接水心区域,过桥后附近是茶厂原址,因此桥上的一些造型设计也以“茶叶”为题,颇有特色。时至今日,虽然也有过几次维修养护,但总体仍维持原貌。
住在附近的一位老大爷说,他在这里住了60余年,对这座桥十分熟悉。夏日炎炎,附近很多居民喜欢坐在桥栏杆上纳凉,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现在加固维修是件好事,只是希望施工方能修缮后保持原貌。
周围居民纷纷表示,青石桥栏杆经历这么多年,最好能保留下来,如果因为修缮而舍弃了,真的很可惜。一位大爷说,原来的青石桥栏杆低矮,也出现过人员落水事故,的确存在安全隐患。如果修得更加安全,又能保留原先模样,那自然是最好。
市民陈晓明说,温茶大桥历时半个世纪,是一座颇具历史文化底蕴的桥,也见证了温州茶厂的历史,如今进行维修,如无法恢复原貌,十分可惜。尤其是青石栏杆,更是附近居民休息、领略水心河风光的好去处。他认为,像这种具有城市记忆功能,又兼具文化艺术价值的桥梁和建筑应该适当地保护,相关施工部门应该在施工前召开听证会,听取群众建议和意见,妥善处置这类桥梁或建筑。
鹿城区市政公用管理处工作人员透露,温茶大桥的修缮刻不容缓,去年桥梁检测结果显示,桥身等多处都有一定缺陷,需要进行加固、维修和改造。原本的方案是将桥身、桥墩、桥面等多处加固、维修,对桥面尤其是栏杆和人行道进行加固和改造。该工作人员表示,由于青石栏杆高度不够、间距过大,不能满足现有桥梁规范,且存在安全隐患,行人稍不注意,容易发生落水事故,因此计划将青石栏杆移走,在保留原有桥名字体、茶花图案等历史元素的基础上,改装更轻便、牢固、安全的钢制栏杆。对于居民保留青石栏杆的要求,尤其是保持原貌,在安全、美观等方面考虑确实有一定难度。
负责温茶大桥修缮整体设计的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谭先生表示,原本的修缮设计既考虑到了安全问题,也考虑到了与附近环境相融合的美观问题,包括温茶大桥自身的一些历史文化因素,也将完全保留,并在新的设计中体现,但沿用目前青石栏杆不符合规范的设计要求。“青石栏杆首先自身比较重,会增加对桥身的承重负荷,进而降低桥梁的使用寿命;其次青石栏杆比较矮,起不到应有的安全拦护作用,也不符合国家对桥梁栏杆的标准;而如果复原青石栏杆且增加高度,又会造成桥身承重加剧,且整体设计很不美观。”
那么温茶大桥是否属于温州市不可移动的文物?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副所长黄培量称,温茶大桥的桥梁整体不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