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交通运输局

  《关于审批省道S386线斗山那洲至端芬段改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修编稿)的请示》(台交〔2021〕347号)及相关附件资料收悉。

  根据台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省道S386线斗山那洲至端芬段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台发改审批〔2021〕13号,以下称《工可批复》)、《江门市交通运输局关于省道S386线斗山那洲至端芬段改扩建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的批复》(江交基建〔2021〕82号,以下称《初设批复》),经研究,对省道S386线斗山那洲至端芬段改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批复如下:

  省道S386线斗山那洲至端芬段改扩建工程路线座(海口埠大桥不纳入本设计),主线处。

  省道S386线斗山那洲至端芬段改扩建工程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双向两车道,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其余技术指标应满足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14)等标准、规范规定的要求。

  施工图设计阶段执行了地质勘察规范要求,勘察方法合理,内容及深度基本满足施工图设计的需要。

  (一)路线线斗山那洲至端芬段改扩建工程起点位于台山市斗山镇那洲村,沿旧路自东向西至海口埠桥后与旧路分离,穿过海口埠街道北侧规划走廊带(新建路段,长约470 米)后,在南安接回旧路,沿西北向经龙潮、龙端、环洲、永和里、南阳、茂连村、海阳村等村庄,终点位于端芬镇东安村,与国道 G240(原省道 S274)相交。桩号范围为K0+000~K5+547.290,路线 公里。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符合台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工可批复》及江门市交通运输局《初步设计批复》和《施工图设计评审意见》的要求。

  路线设计较好地执行了《初设批复》意见,平纵面线形各项技术指标的运用恰当,参数取值合理,线形基本顺捷、连续、均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基本合理,技术指标符合设计速度为60km/h二级公路所对应的路线设计规范要求,同意平纵面设计。

  1.路基宽度12米,横断面布置为:0.75米土路肩+1.75米硬路肩(含右侧路缘带0.5米)+7.0米行车道+1.75米硬路肩(含右侧路缘带0.5米)+0.75米土路肩。

  2.原则同意新旧路基拼接处理方案,结合项目沿线软土分布广,厚度深,软土性质差等特点,应贯彻动态设计理念,进一步分析新旧路基结合差异沉降控制方法。

  3.项目沿线软土发育,分布较广,厚度大,根据项目扩建改造特点,原则同意浅层换填和复合地基处治设计方案。但应核查对于软土深度大于3m的一般路基段且填土高度大于2m的一般路基段采用CFG桩(端承式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施工前应采取钻探、静力触探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进行补充勘察,详细查明软土的分布范围和特性,施工期间应结合实际地质情况、交通组织和工期要求等,动态调整软基处理设计,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软基路段的沉降及稳定性观测和监控。

  4.同意全线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原则同意旧路病害处治方案,旧路加铺和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方案。

  6.应认真落实绿色生态设计理念,按照“绿化、低碳、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沿线水文、气象、降雨量等自然条件,结合沿线自然水系、农田水利灌溉、桥涵位置等进行路基综合排水设计。

  施工图设计拟定的桥跨布置和桥型方案总体合理,构造尺寸基本适宜,涵洞设计基本合理。

  (二)海口埠桥不纳入本设计,现状利用。基于该桥桥龄、结构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