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特殊的毕业论文答辩长三角12所高校师生团队将毕业设计“写”在宁海乡村

  “阳光书屋是依托下畈村露营基地独立打造的休闲空间,是为村庄引流而设计的一个网红打卡点,目前已完成80%主体构件的安装。”6月22日上午,一场特殊的乡村毕业设计答辩会在宁海县岔路镇的下畈村和湖头村同时举行。苏州科技大学毕业生蔡万权以《下畈村松树林阳光休闲书屋设计》为题,作现场阐述,并接受村民导师、产业导师、高校导师联合答辩。

  据介绍,从今天起,共有60个毕业设计亮相宁海乡村,既有可视化的乡村节点打造、品牌形象IP设计,也有村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作品。毕业生们以乡村人居环境、空间美学、产业升级、文化振兴、乡村品牌等为选题,尝试从文化创意、设计驱动、社会创新的不同视角,为未来乡村建设、实现共同富裕注入青春力量。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今年2月 ,宁海县启动“我在枫湖做毕设”——长三角艺术振兴乡村高校毕业设计联合行动,来自沪苏浙皖12所高校的设计院校师生团队深入岔路镇湖头村和下畈村,将毕业设计“写”在乡间。青年大学生用毕业设计方案与村民对话、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用艺术点亮未来乡村。

  毕业作品要落地,不仅要过高校导师关,还要过“村民导师”关。“你的设计中,枫湖景观的河边护栏高度一是有没有考虑过小孩的安全性?二是遇到洪水时怎么办?”在下畈村大樟树下,村民导师周方权在听了安徽建筑大学王骆安琪的毕业论文《基于地域文化叙事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设计——以宁海下畈村为例》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方面的确有疏漏,整个设计太注重美观等因素,没有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影响。”王骆安琪坦诚方案中的不足,表示和村民导师进一步探讨后对设计进行调整。

  “学生们毕业设计的选题总体来说契合乡村振兴的一些具体要求。比如有针对儿童的空间设计,有针对游客而推出的养生宴等。”作为“我在枫湖做毕设”——长三角艺术振兴乡村高校毕业设计联合行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陈庆军表示,与其他毕业设计不同,“我在枫湖做毕设”探索村民导师+高校导师+企业导师,从学术探究、商业价值、方案落地等角度,针对方案提出具体问题和建议,从而达到从单纯的毕业设计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