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将天堑变通途

  近日,云南省红河州建水(个旧)至元阳高速公路建水至个旧段通车仪式在建(个)元高速公路建水南收费站举行。彩云之南,一条承载着希望与幸福的高速公路如彩带一样蜿蜒在山峦河谷之间。

  水电十二局承建的建水(个旧)至元阳高速公路TJ6标项目K53+250至K60+877.372段属建水县境内,全线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条件恶劣,穿越山区、无人区,建设难度极大。

  五年来,建设者们怀着“大道兴边,舍我其谁”的初心,秉着“千古江山,巨匠留痕”的使命,抱着“誓将天堑变通途”的决心,一路夙兴夜寐、劈荆斩棘,踏平千山万壑,让建(个)元串联起交通大动脉,红河南北两岸快速、畅通、发达的公路交通成为现实,被大山阻隔的两岸人民不再彼此遥望,随时拎包看世界的梦想触手可及。

  红河州建水(个旧)至元阳高速公路项目属云南省、红河州“五网”建设和综合交通建设五年大会战的重点项目,为云南省“十三五”新开工重点项目,也是红河州全面落实云南省“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三大战略,实现县县通高速,致力成为云南面向东盟开放的重要交通枢纽的具体战略举措之一。

  建水(个旧)至元阳高速公路TJ6标项目K53+250至K60+877.372段所在地主要为哈尼族和彝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线路起点位于坡头乡下白显村,终点止于坡头乡他白依村,全长约7.627公里,工程线路地质条件较差,施工区域地处亚高原地区,地形地貌较复杂,主要表现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起伏大,冲沟较发育,地形中等切割,发育构造断陷岩溶盆地。

  项目进点之初,作为“开路先锋”的测量人员面对深山中肆虐的毒虫,泥泞的道路,湍急的深涧,布满荆棘的丛林没有丝毫退缩,为了早日完成对原始地形的勘测,每天天还没亮他们就已出发,顶着近40度的高温,饿了就啃馒头,渴了就喝溪水,仅用时三个月,“开路先锋”们便用他们的辛劳与汗水绘出了整条线的原始地形。

  有难不畏难,有苦不言苦。“开路先锋”们用心血与汗水,在大山深处谱写了一曲催人奋进、荡气回肠的赞歌。仅仅几个月,工地现场一排排工房拔地而起,一辆辆工程车来往穿梭,一个个施工工点破土动工,施工现场井然有序,各个安全指示牌和防护栏等错落有致,原本无人踏足的高山峡谷,随着建个元高速公路的通车而焕发出新的生机。

  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与那一声声响彻山谷的爆破声,项目主体桥梁隧道施工如火如荼地进行。拔地而起的墩柱与掘进愈发深入的隧道,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惊喜,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施工难点。预制梁场选址困难,预制梁场与桥面设计高程高差较大,桥梁吊装难度大,桥梁与隧道进口施工平台不足;陡岩村隧道洞口坡度极大,地质情况复杂,隧道内出现涌水……一系列问题成了项目推进的拦路虎。

  项目全体人员始终秉持着攻坚克难,勇于开拓的精神。为了解决T梁运输问题,及时组建BIM应用小组,前期进行了工程三维建模,建模过程中技术团队认真学习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等施工规范及技术要求,根据现场实际地形模拟,直观展示了预制梁场与桥面设计高程高差较大,桥梁吊装难度大,桥梁与隧道进口施工平台不足等一系列施工难题,通过BIM技术找出解决方案,为工程有条不紊的推进做出贡献,节约时间成本,提高了工程进度。面对提梁困难问题,项目部采用大型跨墩不对称垂直提梁设备,跨度为23米,提梁高度超过46米,采用不对称支脚(立于斜坡),该设备为国内首创,有效解决了520片预制T梁的垂直运输问题。

  陡岩村隧道不是最长的,埋深也不是最大的,但地质情况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