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围挡设施被称为工地“第一道防线”,它不仅起着安全防护的作用,围挡设施的完整与否,也影响到道路、城市的美观。前日,记者走访了市区一些在建的工地后发现,个别工地围挡设施薄弱、未安装或安装不到位。
前日下午,市区见龙亭安置小区旁边一处工地,靠近省道307线这侧,一段六七十米长的围挡设施,用铁丝网和木头共同筑成,大部分已经倾斜,施工方在桥下用木板撑起不让其倒下。北渠旁边,挖掘机“轰隆隆”地在作业,如果说前面有铁丝网筑成的“围墙”,那这里几乎是裸露的工地,只是,路面有一段石板将正在开挖的路和行驶的车辆隔开。
由于工地附近就是见龙亭小学,下午4点多,一些学生直接从见龙亭安置小区一侧穿过在建工地,走到马路对面,有的把遍布木板、钉子、钢筋的工地当成游乐场,在里面追逐、玩耍。还有学生从一个留有一辆工程车可以进出的“门口”跑来,靠近挖掘机。而在招贤铁路桥下,开挖后的路面虽然经过了平整,但路边还是堆积着大量泥土。住在附近的林先生说,看到学生从工地穿过,安全隐患重重,他都替他们捏了把汗。希望施工方把细节做好,自觉用“围墙”围起来,防患于未然。
前日下午5点多,坪山路一处工地上,东云路周边一段的围挡设施木板高1.5米左右,内外用石头堵住。而木板的一侧,就是已经开挖的三四米深的坑沟。东云路至妙灵路公交站点前几十米路段的工地则没有围挡,右侧开挖后的坑沟暴露在眼前,由于下过雨,坑沟泥泞,但一些想抄近路的人也从这里踩出了一条“路”。当然,也有一些人认识到危险。一位骑电动车的小伙子告诉同伴:“不知道这泥土会不会陷下去,咱们还是绕路吧。”住在东美社区的何先生说,工地这边留下这么大的缺口,每次经过,看到泥土,很不雅观,风刮得大一些,泥土就飞到路上来了,道路也跟着成了工地。希望有关单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督促施工方做好围挡设施,如果围挡设施未到位,就予以严厉处罚。业主也要负起责任,要求施工方文明施工。
房子拆除进展得差不多了,防护设施已经不见了,废弃的建筑垃圾盘踞在原本并不宽敞的小巷里,影响他人出行。前日下午,市区华丰社区湖内福瑞新村前一段道路,这里居民区聚集,许多学生放学也从中经过,但是,堆放路边和待拆房子内的垃圾异常显眼。福瑞新村往宏昌宾馆方向,几幢临巷的旧房还没有拆除,楼下却成了垃圾藏身处,多幢楼房一楼和楼梯处都有一大堆散发臭味的生活垃圾。
“春节前拆房子的时候有围挡设施,后来可能拆得差不多了,围挡设施就被撤掉了。”住在华丰社区沟后一带的王先生说,旧房子拆完后,建筑垃圾中的砖头都堆到小巷里,两辆摩托车相向行驶都显得挤。福瑞新村的住户陈先生说,围挡应该保留住,这样行人夜间走路才不会撞到建筑垃圾。
建筑工地防护网、围墙等围挡设施被称为工地的“第一道防线”。省五建安监站站长陈国安说,每个工地都要建围挡设施,这也是文明施工的范畴。围挡建起来,对规范施工很有好处,无关车辆、行人不会随意进出。中建七局三公司泉州分公司书记陈泽君认为,建围挡也是施工的一部分,在他们公司标准化管理中,甚至连围挡的高度、标语都有相关的规定。比如,主干道施工围挡高度一定不低于2.5米。
什么样的工地围墙才符合规范?市住建局相关人士表示,工地围墙的围挡材料并没有具体要求。一般要求围挡住工地封闭施工即可,至于围挡的高度,在主干道一般为2.5米高,其他道路一般要求为1.8米。另外,在繁荣道路,围挡的范围要周全些。
可为什么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工地围挡比较随意,甚至“不设防”?市住建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