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速集团:精准长效养护赋能“畅安舒美”高速路(图)

  2022年1月,交通运输部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结果,山东高速集团荣获高速公路技术状况综合得分全国第一,滨州黄河大桥、淄博黄家峪隧道技术状况分获桥梁和隧道全国第二。

  “国评”第一的背后,是山东高速集团在高速公路养护上综合施策、高质量发展的结果。山东高速集团以精准养护为主线,夯基筑本、精准谋划,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提高养护智慧化水平,加快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倾力打造“山高养护、精准长效”养护品牌,着力实现养护工作“行业地位领先、核心能力突出、品牌形象一流”。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对公众出行来说,路面平整度、驾乘舒适度是最直观的感受。但在高速公路养护人眼中,这些感受则转化为PQI(路面使用性能指数)等数值。在山东高速集团养护管理的制度办法中,对这些数值标准有着明确的规定。

  “山高养护、精准长效”养护品牌的打响,离不开制度体系的强力支撑。近年来,山东高速集团坚持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养护高质量转型发展,不断建立健全养护管理制度体系,让养护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021年,我们在同行业中率先编制印发了《“十四五”养护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养护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及具体举措。”山东高速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毕京建说,围绕养护高质量转型发展这一中心工作,开展“质量万里行、示范路创建、心路文化创建、降本增效”四个专项行动,完善“养护队伍、治理能力、规范化标准化、智慧养护、养护产业”五个建设,着力推进设施数字化、养护专业化、治理现代化、运行高效化、服务优质化,为养护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纲领指引和根本遵循。

  有了战略性的谋篇布局,养护高质量转型发展还需战术上的精准谋划。山东高速集团从小切口着手,在小修保养、桥梁隧道养护、机电养护、专项工程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界定职责、规范程序、完善流程,实现了养护管理全覆盖,提升了养护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中央分隔带防眩苗木顶部高度不低于1.8米,行车视野范围内的草坪高度控制在20厘米以下……像这样精细化的标准在我们的养护管理工作中处处可见。”山东高速集团养护管理部部长丁晓岩说。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山东高速集团通过强化检查考核及绩效评价、健全考评问责机制、实行责任清单,形成压力逐级传递、责任层层落实的养护责任体系,推进养护措施落地见效。

  “各路段管养单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制度落地上下功夫、出实招,建立起常态长效机制。”丁晓岩说,“比如高速股份以‘路长制’为基础,创新实施内融外联运营管理机制,构建起高密度、全覆盖的巡查机制,路容站貌与文明服务质量大幅提升;济南发展公司制定《养护绩效考核系数差异化实施细则》,激励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管养质量效益大幅提升;淄博发展公司针对所辖路段隧道较多、养护管理难度大的问题,独创隧道网格化精准养护管理模式,提高了隧道维护维修效率。”

  完善的养护制度体系,为山东高速集团养护高质量转型发展蓄势赋能,道路技术状况和服务品质稳居全国第一梯队。2021年,山东高速集团完成养护投资26.5亿元,累计维修路面374公里、桥隧183座、提升护栏39万延米,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均值达到95.31,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在济南黄河三桥健康监测系统上,实时显示着环境温湿度、交通荷载、纵向位移、结构震动等多项重要参数。养护人员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实现对异常情况的实时监测和提前预警。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