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郑州文物志》的记载,在郑州市区,现存年代最久远的桥,就是位于管城区南关大街上的熊耳河桥。
熊耳河桥始建于明朝末年,原为单孔石桥,清乾隆三年(1738)知州张钺重修,桥长34米、宽6.83米,桥孔为一伏一券式,用大方石排列砌造。
桥拱上雕刻飞禽、花草、海石榴、凤鸟等,正中顶刻有一尊兽头,怒目大嘴,象征镇服水患。
1978年经扩建改造,桥面加宽为12.6米,桥长28.7米,并铺装柏油、修建了水泥栏杆。
熊耳河桥的秀丽景色曾一度著称于世,例如熊耳河的“熊桥芦月”和金水河的“金海晴波”同属郑州八大美景之一。虽然已经过去200多年,但现在这座桥依然热闹不凡。